自“雙爭”活動開展以來,廊坊市廣陽區以“雙爭”活動為引領,以志愿服務“八個一”為抓手,積極推進文明實踐工作,不斷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志愿服務有機結合,持續完善區—鎮(街道)—村街(社區)三級文明實踐體系,實現了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67個文明實踐站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三級聯動。
構建一套“1+9+N”志愿服務體系。以志愿服務協會為依托,整合各類志愿者組織隊伍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各鎮、街道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分隊,村街、社區組建志愿服務大隊,建立起1支總隊,9支支隊、160余支大隊為基礎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網絡,以此構建了上下貫通、供需對接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織體系。
完善一個志愿服務管理制度。制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注冊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志愿者招募注冊、培訓管理、服務記錄、激勵回饋制度,推動志愿者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結合志愿者培訓制度、文明實踐聯絡員制度、星級志愿者評定制度,全方位完善志愿服務管理制度,拓展志愿服務領域,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高志愿者的綜合素質和志愿服務能力。
打造一個志愿服務品牌。全面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積極打造“星期六文明行動”志愿服務品牌。自3月3日,廣陽區“星期六文明行動”志愿服務活動啟動至今,區直64個單位分包87個社區,集中開展以環境清潔、文明倡導、扶危濟困為內容的“星期六文明行動”16次,參與人數達6000余人次。
組建一批特色志愿服務隊伍。根據區直各部門職能特點,組建理論政策宣講、助學支教、醫療健身等13支特色志愿服務隊伍。“雙爭”活動開展以來,累計開展“紅提包”理論宣講、“醫療健康義診”“我們的節日”文藝演出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142場次,600余名志愿者參與活動。同時,為豐富基層志愿服務活動,廣陽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根據實際情況,吸納文化人才、“五老”人員、醫生、律師等志愿者,建立扶貧幫困、法律服務、健康義診、文化文藝等志愿服務隊伍170余支,1100余名志愿者先后開展了230余次志愿服務活動,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融入群眾日常生活中。
設計一批志愿服務項目。瞄準群眾需求,積極設計制定帶有普惠性、特惠性的民生志愿服務項目,金橋社區“社區課堂”、永豐道社區“五色志愿”、新民社區“源心圓夢”等志愿服務項目已經形成品牌化,持續為居民提供優質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每月根據節日節點及群眾需求,設計宣傳宣講、清潔家園、文明引導、關愛鄰里等志愿服務項目。區文明辦選取重點項目發布至文明廣陽公眾號。截至目前,廣陽區共發布志愿服務項目142個。
建設一批志愿服務驛站。在轄區迎春北路社區、金橋社區等6個社區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驛站試點。完善志愿者常駐機制,及時更新醫藥箱、雨傘、打氣筒、飲水機等基礎設施。設計清潔衛生、心理咨詢、物品托管等更貼近群眾需求的志愿服務項目8個。目前,志愿服務驛站為社區群眾提供志愿服務活動335次,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開發一個志愿服務小程序。建設志愿服務大數據管理平臺,研發上線“廣陽志愿服務”微信小程序,搭建起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的志愿服務工作流程。群眾在手機上就可以登記注冊成為志愿者、加入志愿團隊,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累計服務積分。小程序還上線了電話直通功能,一些特殊群體的群眾,可以通過點擊中心、所、站電話,提出幫助需求,中心、所、站再分配志愿者為群眾提供志愿服務。同時,小程序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信息聯通,轉載“學習強國”文章,實現文明實踐與輿論傳播的有效互動。
培育一種志愿服務文化。為進一步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廣陽區積極培樹挖掘先進典型,獲評省級學雷鋒優秀志愿服務組織1個、優秀志愿者1名;市級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組織、志愿者10個;認定區級先進志愿服務組織22個,志愿服務示范站點9個,區級優秀志愿者67名。為切實發揮志愿服務品牌項目的示范帶動作用,廣陽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明實踐·志愿先行”服務項目交流展示活動,用典型事跡振奮精神、示范引領。同時,通過“兩微一端”,全面展示志愿服務工作成效,廣泛宣傳志愿服務經驗,大力宣傳各類志愿服務典型,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推動形成“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爭當志愿者”的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