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爭”尋星之旅擂臺賽
大街小巷干凈整潔,公益廣告隨處可見;街頭巷尾,一抹抹“志愿紅”交相輝映;主題公園里,嬉笑的孩童留下清脆的笑聲……行走在磁縣城區,目之所及,每一張志愿者的笑臉,每一次俯首撿起垃圾,每一次斑馬線前的禮讓,處處看得見的變化、項項實打實的舉措,共同擦亮這座城市的幸福文明底色。近年來,磁縣堅持把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文明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常態長效推進,讓文明新風潤澤城鄉,盛吹在這美麗荷城。
提升城市服務功能
展示文明新氣象
城市更加宜居
傍晚,走進如意湖公園,感受到從湖畔吹來的清涼晚風,老人們在鍛煉身體,小孩子們在歡樂地追逐嬉鬧,大人們圍成一圈來回踢毽子,笑聲悠揚。
今年以來,磁縣以推動城市有機更新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程,持續增強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致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花園荷城。新增排水管溝4條,新增雨水排水口20余個,加大排洪渠清淤整治,切實補齊防洪排瀝設施短板,整體提升城市內澇治理水平。精雕細琢打造眾多高品質口袋公園,不斷刷新城市“顏值”,累計建成口袋公園70余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平方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7.25%,真正讓居民300米見綠、500米進園。新建星級公廁4座,公廁青磚黛瓦,綠植環繞,整潔漂亮,干凈衛生。完善無障礙設施,設置了第三衛生間,配備感應式沖水蹲便池、洗手池和排風扇等設備。針對人流密集的學校、廣場等場所,“見縫插針”增設可移動環保公廁,同時加強老舊公廁設施維護,不斷提升公廁管理水平,徹底改善群眾如廁難問題,極大提高了群眾生活品質。
同時,大力推進便民市場建設,通過合理布局、疏堵結合、規范管理,提升便民市場數量和質量,讓政府的“菜籃子”工程更加惠民。“以前,我們都得去三環的超市買菜,離家遠,現在出門就是便民市場,可真方便多了。”住在中岳虹橋便民市場附近的群眾感慨道。
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傳遞文明正能量
學雷鋒志愿服務站
又是周六的清晨,在城市大街小巷、居民社區,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們正在開展常態化文明創建志愿服務活動,他們手拿鐵鍬、掃把、夾子等工具,清除道路兩側及綠化帶雜草垃圾,規范車輛停放、引導群眾文明出行,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路上垃圾、落葉少了好多,多虧了大家。”家住慈荷小區的李女士說道,“現在大家的環保意識都提高了,不僅志愿者在清掃,鄰居們也都自發打掃家門口的衛生,我們的城市也更漂亮了。
志愿服務主題日活動
理論宣講+志愿服務
文明實踐“搭臺”,志愿服務“唱戲”。磁縣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注重整合多方力量,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依托縣、鄉鎮、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體系,打造了13支特色志愿服務隊,121支志愿服務分隊,11個鄉鎮全部成立志愿服務支隊,262個村(社區)全部成立志愿服務大隊,全縣注冊志愿者達84400余人。各志愿服務隊結合自身實際,常態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定期開展志愿服務主題日活動。以每月6日“文明實踐活動日”等主題活動為抓手,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圍繞優化營商環境、理論宣講、環境保護、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重點工作,開展了保護母親河、助力植樹造林、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類活動1500余次。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培育“磁有磁理”“河小青”“星火社工”“老男孩”志愿服務隊等一批特色品牌。以“典型宣講+志愿服務”形式,結合“同心圓微信矩陣”、網絡平臺、熱線電話等廣泛收集居民群眾愿望和訴求,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志愿者活躍在縣城的每一個角落,扮靚“面子”,厚植“里子”,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鄉風文明扮靚美麗鄉村
“我經常報名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也常態化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河小青’巡河護河志愿服務活動,深刻體會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用行動詮釋著對美麗生態環境的向往。”志愿者楊楊說。
夯實文明實踐陣地
繪就文明同心圓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公園,志愿服務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活動現場,志愿者正在熱情地向現場群眾宣講黨的最新理論政策,發放各類宣傳手冊和印有安全標語的手提袋等物品。“今天的活動非常接地氣,學習到了許多實用的知識,希望以后這樣的活動能夠經常開展下去。”參加活動的居民說道。
磁縣積極推進“我是文明市民、要為城市爭光,我是燕趙兒女、要為河北爭氣”活動,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化開展“文明磁縣”“德潤磁州”“美麗磁縣”“法治磁縣”四大主題和“文明出行、文明健康、文明立德”等12項行動,引導廣大群眾崇尚文明、摒棄陋習。充分發揮身邊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大力開展“踐行核心價值觀、身邊典型幫你辦”文明實踐活動,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到“雙爭”活動中來,組織開展主題活動300余場,累計3000余名志愿者參與活動,受益群眾達到7萬余人次。組織開展“雙爭”尋星之旅擂臺賽演講比賽活動,選手來自機關、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各行各業,通過各單位組織初賽、復賽共60余場,尋找“雙爭明星”。組織開展“文明市民”選樹活動,推選出文明市民600余人,2人入選邯鄲市道德模范,4人入選邯鄲好人榜,3人榮獲邯鄲市“新時代好少年”稱號。組織開展縣級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感動人物、好公婆、好兒媳、好兒女等評選,樹立群眾身邊的榜樣,以榜樣力量推動文明創建,營造人人學榜樣、人人爭當模范的濃厚氛圍。
公益廣告氛圍濃厚
進一步完善“三級架構、兩級延伸”文明實踐平臺,通過文明單位幫建、民營企業聯建、職能部門共建,高標準建設涵蓋1個實踐中心、11個實踐所、262個實踐站。依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融媒體中心、“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微心愿”服務平臺,貫通群眾點單、中心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四單”運行機制。組織開展“志愿服務送關愛、文明實踐樹新風”等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典型宣講+志愿服務”的形式為群眾送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神大餐”。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培訓學院,與“文明直播間”等視頻號相輔相成,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理論宣講、“雙爭”擂臺賽、“‘雙爭’有我大家唱、大家跳群眾文化活動”,打造出“15分鐘文明實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