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衡水市冀州區積極探索創新文明實踐新模式,著力做好頂層設計、志愿服務、特色活動、體制機制四篇大文章,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大的“新動能”。
強化文明實踐“頂層設計”,夯實基層治理基礎。冀州區抓好“整合”文章,積極構建“1610+X”體系,力促文明實踐資源“活”起來,基層治理“實”起來。其中,“1”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6”為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普法、“三農”服務、衛生健康分中心,“10”代表10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X”是390個社區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及延伸的文明實踐陣地點。體系內堅持特色引領,實現連點成線,有效延伸文明觸角,助力形成“布局合理、點多面廣、縱深到底”的文明實踐網絡。與此同時,該區著力打造一批高標準特色示范站點,全面豐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在城區內古城社區,依托古冀州的厚重歷史文化,在岳良村建設了“漢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北內漳村、東興村依托革命遺址紀念地建設了“紅色文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目前,全區已實現橫貫6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領域,縱貫10個鄉鎮、382個行政村以及八大居民社區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無死角、全覆蓋,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全面夯實。
做好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豐富基層治理形式。該區將開展好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豐富基層社會治理形式的重要抓手,全面構建“個十百千萬”志愿服務網絡,即組建1個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10支理論宣講、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務分隊,100支鄉鎮、區直部門特色志愿服務小分隊以及培育1000名社會志愿團體骨干志愿者。這些活躍在社會各條戰線的文明實踐志愿者,以開展文明志愿服務活動的形式,積極投身基層社會治理,極大地提升了社會文明程度和百姓“幸福指數”。據了解,該區現有文明實踐志愿者6萬余名,有效開展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達45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3.5萬余人。
開展文明實踐“特色活動”,激發基層治理活力。以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依托,該區突出不同主題,多角度打造特色活動。圍繞主題教育,該區舉辦“小麥穗”“小紅帽”宣講活動360多場,受眾達24000多人。圍繞培樹道德典型,深入開展“德潤冀州”道德實踐,組織開展“時代新人·百名好人”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培育160名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可信可學的先進榜樣。冀州“小紅帽”宣講團被河北省委宣傳部評為基層宣傳先進集體;村民張志旺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
健全文明實踐“體制機制”,確?;鶎又卫韺嵭?。該區主動抓好文明實踐中心“運行”文章,通過完善領導協調機制,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努力形成“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格局;通過建立供需對接機制,依托冀州文明實踐小程序,及時搜集反饋群眾需求,暢通服務雙向對接與認領,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服務,不斷提升服務層次和效益。通過建立督導機制,將文明實踐工作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成員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內容,真正讓體制機制“硬”起來,有力助推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走出成效。
接下來,冀州區將進一步創新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形式,以陣地建設為基礎,以志愿隊伍為導向,以豐富活動為抓手,全面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持續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