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街道干凈平坦,車輛擺放整齊有序,出行方便了,心情也舒暢。”
“路通暢了,生意也跟著旺起來!”
“建議社區在居民中招募志愿者,監督管理街道日常的衛生和秩序,大家的事大家管,效果一定好。”
8月20日,桃城區休閑廣場一角,社區負責人、物業經理、居民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
日前,桃城區休閑廣場“民情驛站”旁,廣場社區黨總支書記梁麗娟(右四)和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圍坐在一起討論問題。
大家提到的道路是河西街道廣場社區的宏偉胡同,路面坑洼不平、破損嚴重。問題得不到解決,群眾意見一天比一天多。
“沒想到在‘民情驛站’一說,這煩心事馬上著手解決了。”中央花園小區的居民劉敬東說。
“民情驛站”是啥?在休閑廣場西側,一座寫著“河西驛家人·民情驛站”的綠色小屋格外醒目。屋內,有飲水機、座椅、手機充電設施、雨傘等,外墻上掛著標有“吐槽區”“微心愿”“金點子”的3個信箱。居民有需求或建議,隨時可以提出來,再由社區協調解決。
改善胡同環境,暢通群眾出行路。從今年2月開始,桃城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河西街道廣場社區聯合成立工作組,經過實地勘察,最終確定改造提升方案。4月26日,隨著施工隊伍進場,街道一天一個樣,不到半個月時間,一條嶄新的道路出現在人們眼前。
“別看民情驛站建立的時間不長,但是深受群眾喜愛。”廣場社區黨總支書記梁麗娟說,自今年年初設立以來,共收集居民意見建議27個,累計為居民辦實事43件。
“以前有問題,不知道去哪兒反映,現在有了民情驛站,有問題在這里就能得到解決。”劉敬東說,改造以后的宏偉胡同地面平整了,路也寬了,居民人人稱贊。
問題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基層,關鍵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民情反映機制。桃城區河西街道黨工委書記郝強介紹,今年以來,他們不斷拓展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打造“網格驛站”“睦鄰驛站”“民情驛站”“暖心驛站”等服務陣地,將議事場地、服務場所搬到街頭巷尾,讓基層治理更有力度也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