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日報記者 王帥薇 通訊員 吳芳)當前,邢臺市實名注冊志愿者已經超過117萬人、各類志愿服務組織4800余支,志愿服務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志愿服務參與主體廣泛,服務領域范圍不斷擴展。
為更好規范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行為,前不久,邢臺市出臺了《邢臺市志愿者和志愿服務組織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提出遵規守法、誠實守信等20條具體要求,引導志愿者和志愿組織加強自身建設,促進志愿服務事業持久健康規范發展,推動“厚植城市精神、共建溫暖之城”行動走深走實。
7月8日拍攝的邢臺歷史文化公園一隅的古城墻。河北日報記者 趙永輝攝
提升隊伍形象,增強志愿服務影響力
如何確保志愿服務影響力持續正向發揮,是邢臺市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到當前階段面臨的一個問題。
《規范》堅持引導發展和規范管理并重,從遵規守法、誠實守信、維護形象、服從指揮、保護服務對象和志愿者合法權益、提供服務保障、開展應急志愿服務、禁止從事營利性活動、保守秘密、防止商業化炒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為志愿服務隊伍提升形象、擴大正向影響力指明了方向。
“《規范》出臺后,我們組織志愿者進行學習和培訓,確保每位志愿者都能了解和遵守行為規范。”“邢襄青年”負責人介紹。
“邢襄青年”是一支平均年齡在28歲以下的青年志愿服務隊伍,位于邢臺市信都區信達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無論是環境整治、助老助殘,還是文化宣傳、教育輔導,他們都以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技能,積極投入志愿服務中。
“社區有了志愿者的加入,服務效率和質量有了提高,而志愿者在社區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服務也更為精準。兩者相互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效應。”該社區黨支部副書記牛淑華說。
保障服務質量,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
圍繞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規范》提出,要自覺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展現厚樸善美、勤奮自強的城市精神;對所有的服務對象保持尊重、平等、熱情的態度,按照職責規定提供志愿服務。
在邢臺市中醫醫院,一群熱愛公益事業的年輕醫護人員組成了一支陪診志愿服務團隊。“《規范》出臺后,我們學習了各項具體要求,體會到要給服務對象充分的尊重,真正把服務送到他們的心坎上。”參加志愿服務的醫生佘麗燕說。
對于他們來說,還需要認真參加培訓,熟知并準確把握工作標準、流程、業務知識等,確保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供高質量服務。
“《規范》的出臺和實施,讓更多人看到了志愿服務的價值和意義。”邢臺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檀志輝表示,他們將加強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建設,積極拓展盤活各類社會資源,推動志愿服務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
堅持規范引領,促進志愿服務健康發展
為引領志愿服務組織規范、健康發展,《規范》要求志愿服務組織必須按照法律、法規和志愿服務組織章程、宗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保證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同時,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
“愛心爸媽”是邢臺市培育的志愿服務品牌之一。該組織以關愛困境兒童為主要服務內容。截至目前,已組織3796名“愛心爸媽”與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及其他困境兒童進行“一對一”“多對一”關愛幫扶。
《規范》出臺后,該組織重新修訂完善了活動章程,并且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保證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此外,邢臺市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應急管理、醫療衛生、消防救援等單位,壯大應急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應急救援能力培訓,助力志愿服務組織進一步提升服務專業化和科學化水平。
“通過規范志愿服務組織的管理服務流程,我市將打造出一批更專業、更規范的公益組織。”檀志輝說,屆時,這些組織將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幫助和支持,推動城市文明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