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里飄逸的水母是怎樣移動的?咱們做個實驗就明白了!”日前,河北師范大學的志愿者們來到正定縣特教學校,用“水母燈”“藍瓶子”“檢驗指紋”三個趣味實驗,帶領孩子們感受化學的魅力。
聚焦殘障兒童需求,去年7月,團省委啟動“小橘燈”助殘接力計劃,動員全省團員青年、社會愛心組織等組建志愿服務隊,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組織對組織等幫扶方式,助力殘障兒童成長發展。為讓志愿服務更專業、更精準,團省委協調省內5所開設特教專業的高校為殘障兒童提供音樂、美術等特長開發培養服務,同時組建助殘志愿服務專家庫,先后吸納高校師生、心理咨詢師、律師、醫生等千余名愛心人士參與到志愿活動中。
圖為志愿者與小朋友們一起走在路上。
“我們還發動社會組織、康復機構與特殊教育學校結對進行長期幫扶,探索建立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團組織與志愿服務隊伍、骨干志愿者等簽訂助殘接力服務承諾書,確保助殘服務不斷檔。
據了解,“小橘燈”項目實施以來,全省已累計開展3900余場志愿活動,5.6萬余人次志愿者提供了愛心捐助、教育支持、心理疏導、法律援助、康復指導等關愛服務,累計服務時長26.7萬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