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邢臺市襄都區邢州古城好南關游人如織。在八路軍解放邢臺指揮部舊址,邢州紅色故事宣講團成員李章林老人正在為游客免費講解邢臺解放紅色歷史。“游客們愿意聽我講,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感到很自豪。”他說。
今年,襄都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打造系列黨建品牌,為泉城特色旅游休閑城市建設、社區治理和鄉村全面振興等重點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造“襄都先鋒”品牌,開展志愿服務。襄都區深入貫徹邢臺市委“文化興市”戰略,發動黨員帶頭組建了邢州古城解說志愿團、邢州紅色故事宣講團等,在邢州古城清風樓、好南關、博物館、布袋院、北方大學舊址等點位設置黨員先鋒崗40余個,開展邢州歷史文化宣講、景區景點講解、游客服務引導、環境清掃維護等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紅”助力文旅融合發展。今年“十一”假期,該區累計接待游客2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億多元。
塑造“一社區一品牌”,提供貼心服務。襄都區聚焦城區居民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需求,持續推進“一社區一品牌”打造工程,創建了龍泉社區“泉心匯·全服務”、清風樓社區“銀齡先鋒”、開元寺社區“五彩開元”、塔林社區“幸福塔林”等一系列社區黨建品牌,形成黨建引領城市社區治理共建共享新局面。
襄都區龍泉社區持續擦亮“泉心匯·全服務”品牌,堅持居民有需求、社區有服務,不僅開設了“社區服務直播間”,還充分發揮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優勢,與18家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為居民引入多項公益服務項目,成立長者食堂、愛心送餐隊,建立兒童游樂場,開辦周五課堂等,受到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直播間不僅接受大家在線上反映問題,還帶我們‘云’逛邢州古城,真是太方便了。”龍泉社區居民劉奶奶說。
建設“活力鄉村”品牌,促進鄉村全面振興。襄都區建立農村黨員“1+10”網格化聯戶制度,開展村干部綜合素質提升培訓,切實提高農村黨員干部服務基層能力。積極探索“黨建+文旅+產業”模式,建設“活力鄉村”品牌,大力發展集采摘、觀光、休閑于一體的文旅經濟,將文旅流量成功轉化為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
襄都區東汪鎮武家莊村位于狗頭泉南畔,區位優勢非常明顯。“隨著狗頭泉公園開放、京南后海和邢臺海洋館業態升級,來我們村的游客特別多,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小日子越過越舒心。”武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宋樹瑞說,今年,通過村、企黨建聯建,大力發展城郊旅游休閑經濟,開辦了農家樂,開發了荷葉茶,還建立了手工藝品農戶作坊,有效推動村集體發展和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