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按紙,右手執筆,五指用力要均勻……”近日,在石家莊市橋西區夢溪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書法志愿者正在教社區老人和兒童練習書法寫作技巧。志愿服務隊隊長高樹花說,服務隊的30名志愿者中,多為退休工人,他們經常扮演各種角色,為鄰居們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務,有時服務別人,有時作為退休老人被服務,覺得特別幸福。
夢溪園社區孵化培育的社區社會組織“夢益馨睦鄰坊”志愿服務隊,他們積極踐行雷鋒精神,以“黨建引領+社區統籌+社工助力+志愿服務”的服務模式,積極為社區“一老、一小、一新”提供幫扶。另一方面,以文藝為媒、以歌舞傳情、以書畫連心的鮮活形式,搭建睦鄰友好橋梁,讓文藝馨香沁潤基層治理末梢,實現美育賦能與民生服務“雙向奔赴”。
為“老”健康守護
“孫奶奶,這周血糖值比上次穩定多啦,還得繼續按時吃粗糧,要多觀察在冰箱上貼好的用紅筆圈出的忌口食物,藥盒我也都按早中晚給您分格裝好了。”每周二的清晨,退休護士李建紅都會準時敲響82歲獨居老人的家門,她熟練地打開便攜醫療箱,一邊記錄血壓數據,一邊囑咐老人注意事項。
社區老人孫美華輕輕拍了拍李阿姨的手背說:“這些年子女不在身邊,多虧了你們惦記著,你們每次來,我這冷清的屋子就熱鬧起來了。”
在夢溪園社區,“夢益馨睦鄰坊”志愿服務隊聯合石家莊市六院、愛眼眼科醫院等機構定期開展為老年群體健康義診服務。同時,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上門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入戶服務,結合傳統節日進行物資慰問與情感關懷活動,并常態化開展代購藥品、義務理發、日常陪伴等生活服務。
隊長高樹花動員轄區內有醫療經驗的退休醫護工作者,定期對轄區慢性病高齡老人開展周期性健康監測服務。82歲的獨居老人王玉芬因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藥,因缺乏系統監測,她還組織成員每周二上午固定上門為其測量血壓、血糖,并建立動態健康檔案,同步指導用藥規范與飲食調整,培訓其子女掌握基礎監測技能,累計上門開展血壓血糖監測等健康服務100余次,有效降低了社區老年群體健康風險。
為“小”成長護航
“您好,是‘夢益馨睦鄰坊’的高隊長嗎,我是3號樓小宇的媽媽。我們家老人身體不舒服,得趕緊送他去醫院,能不能安排一位志愿者臨時幫忙看一下孩子啊?”
“好的,您把孩子送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吧……”
小宇媽媽說,那天臨時要送老人去醫院,孩子沒人看管,急得她團團轉。幸好有張阿姨幫忙照顧,還帶著孩子做了會兒手工,孩子可開心了!說實話,一開始小宇媽媽還有點擔心,但看到阿姨們都是當媽媽的人,照顧孩子特別有經驗,而且服務點有監控,讓家長很安心。
“像我們這種寶媽,有時候臨時有點急事,把孩子放家里又不放心,現在社區有了臨時看護服務,真是幫了大忙,希望社區長期開展這項業務,運營好社區‘臨時托管站’。”小宇媽媽說。
夢溪園社區“夢益馨睦鄰坊”志愿服務隊借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轄區內有需求的寶媽提供臨時的幼兒照護服務,努力打造環境安全的“15分鐘托育服務圈”,為臨時有事的年輕家長提供安心、放心的臨時托管服務。
從去年的3月份起,在社區公共服務空間以及監控設備完善的條件下開展服務10余次,累計看護20余名兒童,一定程度上緩解雙職工家庭看護壓力。
與此同時,志愿服務隊調動多名具有文藝特長的志愿者,以一對一的服務模式,在社區會客廳開展了繪畫、益智游戲等方面的服務。另一方面,組織退休教師為兒童提供“寫作業臨時看護”特色服務,并建立了社區志愿服務積分制度,鼓勵志愿者積極參與。
為“新”暖心聚力
“您天天在外面跑,天氣這么冷,社區準備了一批保溫杯,專門送戶外工作者的,快來領一個。”
“免費送的嗎?太謝謝了,我確實需要個保溫杯喝點熱水。”外賣“小哥”蘇發發高興地說。
樂享社工李亞芯介紹,為新就業群體送溫暖是社區“勞動者驛站”暖心服務的一部分。“勞動者驛站”是社區專門為快遞員、外賣小哥以及環衛工人等戶外工作者提供服務的休息場所,“勞動者驛站”內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還配備了急救包和免費的Wi-Fi,還有熱水、微波爐、充電插座,能臨時歇腳、避雨。
夢溪園社區聯合樂享社工定期在轄區內開展了“潔凈全力,凈行到底”清掃活動,一定程度上減輕環衛工人開展清掃作業的壓力。
在社區支持下,同步在暖“新”驛站設立清涼補給站,為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提供保暖、消暑的休息服務,讓志愿“紅”與環衛“橙”在“驛站”服務場景中交相輝映。
“夢益馨睦鄰坊”志愿服務隊以服務為支點,撬動基層治理新效能,在社區開展文藝匯演、政策宣講、民生服務等多元活動50余場,精準構建“需求—服務—參與”閉環。其中,20余場定制化志愿服務,覆蓋一老、一小、一新等領域,累計服務800余人次。
夢溪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曹昆介紹,在下一步工作中,緊緊聚焦群眾身邊“關鍵小事”,堅持服務群眾、造福群眾,落實好石家莊市委社會工作部“五微共治”創新治理模式,以小切口撬動社區治理大效能,把社區群眾的“急難愁盼”實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