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志愿者走進邢臺冶金醫院病房,看望老人胡鳳英。河北日報記者孫青攝
5月10日,團灤州市委組織志愿者到南新莊子村,幫助當地老人采摘、搬運紅薯秧。團灤州市委供圖
理想中的老去,應該是什么樣?快樂、優雅、有尊嚴,是很多人的答案。
當一些老人未能如愿,由于種種原因不得不接受照護、對抗孤獨時,志愿者走到他們身邊。
2019年,團省委發起“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志愿服務,重點圍繞高齡、殘疾、空巢等老年人群體需要,組織志愿者開展日常照料、醫療保健、科普宣教、文化演出等9類志愿服務,從身邊事出發,溫暖老人心。
如今在河北,參與這項行動的志愿者,已經超過280萬人次。
以青助老 成就雙向“治愈”
每月第一個星期六,是全省“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集中服務日,各地志愿者如約而動。
5月10日10時,楊雅竹、張今穎一走進病房,84歲的胡鳳英抬起手,招呼她們到身邊坐。“周三你們怎么沒來呀?”胡鳳英笑著,輕輕地問。
“那天下大雨沒能出來。奶奶,這兩天感覺怎么樣?”楊雅竹坐在床邊,和胡鳳英拉起家常。
當天,20名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學生來到邢臺冶金醫院,與病房區的失能老人“二對一”結對,陪著他們聊天。
3年前,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聯合邢臺冶金醫院,圍繞醫院失能老人實際需求,打造“青春敬老·暖心零距離”關愛失能老人志愿服務項目。每周三下午,沒課的學生就會來到這里,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愛老敬老志愿服務。
10時20分,志愿者齊博帥正坐在70歲的靳學玲身邊,與她合唱《紅燈記》選段。
站在病房門口,邢臺冶金醫院副院長馬建平告訴記者,老人們躺在床上,有時不想說話,透過窗子看天空,一看就是一天,志愿者過來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一起畫畫、唱歌,是很大的精神慰藉。“一到周三,要是沒見著學生們,他們都會關切地詢問原因。”馬建平說。
敬老從心開始,助老從我做起。集中服務日里,各地團組織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帶動廣大青年參與到志愿服務中。
團衡水市委聯合衡水市春暉義工協會,組織志愿者在電廠生活區發放防走失手環;承德醫學院中醫第一志愿服務隊開展“青春作伴 愛滿夕陽”主題活動,為高齡老人免費拍照;團涉縣縣委帶領青年志愿者深入村民家中,排查線路老化等安全隱患,為獨居老人講解安全用氣用電知識……
“青年充滿朝氣活力,他們開展志愿服務,成為老人的生活幫手,更緩解了老人的孤獨感。”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參與“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對青年來說也是一堂生命教育課,與老人對話,傾聽他們的生活智慧與人生故事,青年也在探尋生命價值、處理家庭關系、明確人生方向上受到啟發。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5月的集中服務日,全省各地已開展“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370余場,志愿服務時長超2.4萬小時,參與志愿者8400余人次。
了解需求 讀懂老人的“小確幸”
因為生活背景、健康狀況不同,老年群體的需求千差萬別。把溫暖送到老人的心坎上,助老服務需要更精準。
“我們通過社區走訪、電話聯絡等方式,廣泛收集老人需求,建立服務對象基礎數據庫,形成了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聚焦老年人最現實、最迫切、最關心的問題,各地團組織建立動態評估機制,不斷開發優化服務項目,推動需求和服務有效對接。
春末夏初,正是紅薯秧采摘的時節。團灤州市委通過走訪了解到南新莊子村勞動力不足,便組織志愿者入村為老人提供幫助。
5月10日一早,在向老人了解采摘注意事項后,志愿者們分散到各個薯炕,剪苗、分株、扎捆、裝箱,分頭忙活起來。
“奶奶,天氣越來越熱,您多注意身體。”臨近中午,志愿者們把一箱箱紅薯秧送到老人家里,叮囑他們有需要出力的,隨時來電話。
推動志愿服務資源下沉,我省各地團組織積極動員屬地機關、學校、企業、兩新組織,組建社區青年志愿者隊伍,到老年人身邊去。
在石家莊橋西區,多個社區成立“愛心來敲門”志愿服務團隊,他們開展老年大學課堂、組織義診義剪、舉辦健康講座、定期上門探訪,常態化為高齡、獨居老人提供生活服務。
“志愿者給我送餃子,陪我聊天,幫我收拾屋子,我覺得特別溫暖。”盧義琴今年85歲,獨自住在紅河小區,“愛心來敲門”志愿者成為她熟悉的“貼心人”。
“根據社區老年人居住分散、需求不一等特點,我們還探索學校與社區對接、志愿服務隊與社區對接等長效服務模式,就近就便為老人提供精準服務。”團石家莊市委相關負責人說。
為了確保暖心服務落地有聲,團省委還推動省市縣鄉四級聯動,明確工作任務,每月對各地活動開展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問題,研究改進方向,及時指導各級團組織提升志愿服務效能,滿足老人個性化需求。
專業守護 讓溫暖倍增
“大叔,來,看前方,眼睛是突然難受還是逐漸加重的?”5月17日,滄州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王曉陽來到運河區西屯村,為困難老人進行眼部檢查,提供診療建議。
了解到“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志愿服務后,王曉陽欣然加入,成為一名志愿者。每年參與團滄州市運河區委組織的義診活動10余次,王曉陽發揮自身特長,把優質醫療服務送上門。
除了開展陪伴照料、衛生清潔等志愿活動,各級團組織和青年志愿者協會整合人才資源,積極吸納一批具有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的青年志愿者、愛心團隊加入“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志愿服務項目。
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省建立了400余支心理撫慰、健康診療、養生保健、文體娛樂志愿服務隊,醫療、消防、法律等領域近百名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庫,為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
去年底,第七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在汕頭落幕,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的“智暖夕陽”——老年智慧教育志愿服務項目,從全國50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獎。
“我們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收集到2890份有效調研樣本,發現老年人普遍在網購、掛號就醫、獨立出行等方面存在障礙。”項目發起人、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商貿管理系主任郭曉薇介紹,“智暖夕陽”小程序經過1個月的開發測試上線,免費為老年人提供智慧助老產品使用、就醫指導、智慧出行、反詐防騙、認知訓練等5項服務。
依托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日常志愿服務活動,近年來,河北挖掘出一個又一個優秀項目,打造出“石小青”“小青橙”“邢小牛”等一批青年志愿服務品牌。
集中志愿服務活動和日常志愿服務相結合,常規志愿服務和專業志愿服務統籌開展,我省持續推動“寸草心愛老敬老行動”項目向規范化、社會化、品牌化發展。
“我們會進一步擴大服務隊伍,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能力,助力營造敬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尚。”團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