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菜太多了……自從爸媽走后,我們從來沒吃過這么豐盛的菜。”臨近端午節,唐山遷安市圓夢愛心協會志愿者走進該市扣莊鎮郎莊村,為一對小姐妹提供志愿服務,勾起姐妹倆對父母的思念。
圖為共青團遷安市委“返鄉學子假期藝術課堂”活動現場。葛洪利攝
近年來,共青團遷安市委以“德耀水城,善行遷安”志愿服務品牌為引領,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志愿者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組織13.3萬青年志愿者,用累計167.6萬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1228場志愿服務活動,為“善行遷安”寫下溫暖注腳。
圖為遷安青年志愿者與居民同書春聯迎新春。(資料圖,葛洪利攝)
志愿服務的力量,源于組織、成于合力。近年來,共青團遷安市委積極構建“社會工作部牽頭、團市委為圓心、社會組織為半徑”的青年志愿服務架構,將該市圓夢愛心協會、心理學會等青年組織擰成“主心骨”,讓愛心企業家、機關干部、高校學子、普通職工、新業態從業者等多元群體成為活躍的“志愿細胞”,組織當地廣大青年合力描繪城市文明生動畫卷。
堅持需求導向,培育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共青團遷安市委堅持“一個品牌一個特色、一個項目一群受益”,讓志愿服務從“碎片化”邁向“精品化”。“寸草心”愛老敬老志愿服務,每月首個周六準時走進困境老人等特殊群體家中,通過捐贈善款、物資幫扶、慰問陪伴等方式,為特殊群體送上持續關懷;“返家鄉”大學生志愿服務,搭建起“1平臺+2機制+3崗位”的實踐舞臺,累計吸引1200余名大學生參與315場志愿接力;青少年成長類志愿服務中,“伙伴計劃”守護心靈成長,“小橘燈助殘接力·腦癱兒童小課堂”點亮20余名腦癱兒童希望,“心靈之窗陽光行”開展心理健康服務;等等。
為確保志愿服務長效化,共青團遷安市委探索出“向上爭資爭項+政府購買服務+社會自發捐贈”的多元保障模式。2024年爭取上級資金8.5萬元支持示范項目,并推動志愿服務組織入駐社會組織服務中心實體化辦公,初步形成“黨政支持、社會參與、青年有為”的長效格局。通過發揮“遷安青年”公眾號平臺作用、發布志愿者主題宣傳片《這抹紅,有我》等,努力構建“線上+線下”矩陣,樹立全國優秀返鄉大學生金璐、省級優秀志愿者胡哲維等“志愿標桿”,用青春之火點燃志愿之光,讓文明新風遍拂遷安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