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滄州市鹽山縣20余名困境兒童在“愛心爸媽”的帶領下,包粽子、品粽香、逛博物館、看文藝演出……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這群“愛心爸媽”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當“家長”,使這些孩子身有所護、心有所依。
為深入推進“愛心爸媽”志愿關愛服務、給特殊兒童筑起“心靈港灣”,鹽山縣婦聯啟動“鹽媽媽”結對關愛志愿服務聯盟品牌項目,廣泛動員各類志愿服務組織、愛心單位和個人,為困境兒童提供情感支持、心理疏導、學業輔導、生活關懷等。
“鹽媽媽”(左)為困境兒童過生日。
“悶葫蘆”變“話匣子”
10歲的小豪(化名)家住鹽山縣慶云鎮某村,父親患有重病,無力照顧他;母親在離婚后離開了家;爺爺奶奶都已去世。小豪跟著姑姑,靠姑父打零工的微薄收入生活。
“去年3月,我們入戶摸排困境兒童情況,第一次見到了小豪。他不發一言,面對我們的問話,只是點頭、搖頭。”鹽山縣“手拉手”志愿服務協會會長張建鵬說,小豪空洞無光的眼神刺痛了他,核實情況后,他與小豪結成了幫扶對子。
博物館、游樂場、公園、電影院、圖書館……張建鵬每個月都帶小豪去這些地方,隔三差五就跟小豪通個電話,了解他的學習、生活情況,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每次見面,小豪都要熱情擁抱張建鵬;每次出去玩,小豪都會緊緊拉住“愛心爸爸”的手。兩人在相處中,將彼此視作親人。
慢慢地,小豪從愁眉苦臉的“悶葫蘆”變成了喜笑顏開的“話匣子”,還樹立了從軍報國的遠大理想。
有一次,小豪忙活了好久,抓了6個知了猴,油炸后給姑姑、表哥和自己各1個,剩下3個保存好,送給了張建鵬。
“手捧孩子的禮物,我掉淚了。幫扶小豪,不是一時的善意,而是一生的承諾。見證他的成長、進步,我很幸福。”張建鵬激動地說。
“游戲迷”主動“扔掉”手機
“中國‘萬嬰之母’林巧稚,是我國第一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女性……”6月1日19時,鹽山縣“手拉手”志愿服務協會秘書長楊學彥主持的“陽光少年強讀書會”準時開播。
從去年12月起,每天19時至20時,楊學彥雷打不動地打開手機、翻開書頁,通過會議軟件為鹽山縣3個鄉鎮的近10名困境兒童讀書,進行“線上陪伴”。
《國之脊梁》《你是自己命運的設計師》《昆蟲博物館》……楊學彥讀得認真,孩子們聽得入迷。
“以前孩子寫完作業就捧著手機玩游戲,奪都奪不過來。現在孩子不玩游戲了,每天盼著聽楊老師讀書。”困境兒童小進(化名)的爺爺告訴記者,孩子接受幫扶后,學習用功了,還搶著做家務,進步非常大。
小進家住鹽山縣望樹鎮某村,父母出走不知所終,他和弟弟跟著年邁體弱的爺爺奶奶生活。楊學彥成了小進的“鹽媽媽”。
近日,小進過14歲生日。楊學彥帶著幾身新衣服,和大家來到小進家中,做了一桌香噴噴的飯菜,熱熱鬧鬧地切生日蛋糕。孩子們也紛紛拿出為小進準備的小禮物……從來沒有過過生日的小進笑了,又哭了。
“在‘鹽媽媽’的陪伴下,我開闊了視野,找到了人生目標。我要好好學習,將來像幫助我的志愿者一樣,去幫助別人!”小進動情地說。
“大手牽小手”織密關愛幫扶網
鹽山縣婦聯整合資源,組織愛心人士和9個愛心團隊,推出“陪娃”研學、“大手牽小手”圓夢微心愿、幸福“食”光餐、親子觀影等針對困境兒童的日常陪伴公益項目,不斷織密關愛幫扶網。
鹽山縣人民法院、鹽山縣人民檢察院“鹽媽媽”團隊,通過“司法+公益”模式,發揮專業優勢,為涉及撫養權糾紛、家暴等問題的兒童提供法律幫助,聯合婦聯、民政等部門推動困境兒童權益落實,并通過舉辦普法課堂等,助力困境兒童健康成長;鹽山縣女企協為成年后的困境兒童提供技能培訓機會和工作崗位;鹽山縣總商會推動企業為困境兒童提供助學金、愛心物資和課業輔導、親情陪伴等常態化服務……
截至目前,鹽山縣已有“愛心爸媽”幾百名,對困境兒童進行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