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衡水市委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的總體要求,發揮志愿服務的育人功能,制定印發了《衡水市青少年志愿服務管理條例》,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務體系,壯大志愿者隊伍,深入推進志愿服務活動,打造“湖小荷”志愿服務品牌。
建立健全機制,推動志愿服務規范化
團市委建立了“共青團組織指導,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學生自愿加入”的工作機制,依托“志愿匯”志愿者信息服務平臺對青少年志愿服務活動實行動態化管理。目前已有5000名“湖小荷”志愿者注冊。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是否是注冊志愿者、是否參加過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活動作為學生入團考察內容,要求每名學生每學期在“志愿匯”記錄志愿服務時長不得低于20學時。健全保障機制,團市委免費為所有志愿者在“志愿匯”系統配置意外保險。
精準對接需求,推進志愿服務多樣化
團市委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定期分類匯總社會需求,建立志愿服務需求清單、志愿服務事項清單,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實現志愿服務精準對接。聚焦扶危濟困,以生活困難群體為重點對象,開展“寸草心愛老敬老”“老友計劃 為愛行動”等結對幫扶、送溫暖獻愛心活動。著眼弘揚新風正氣,組織青少年參與“迎冬奧 講文明 樹新風”“虎頭虎腦‘湖小荷’,愛老敬老送祥樂”文藝聯歡活動等志愿服務活動,普及文明風尚,傳播文明理念。圍繞大型社會活動,開展衡水湖國際馬拉松賽、世界冀商大會、飛天獎星光獎頒獎典禮等公共秩序和賽會保障志愿服務活動。
強化崗前培訓,促進志愿服務專業化
團市委堅持把崗前培訓,作為提高青少年志愿者服務質量、推動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線上線下、分類分批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國際馬拉松大賽”“冀商大會”雙獎頒獎典禮“旅發大會”等重大賽會前開展專題培訓班20場次,培訓內容包括理論知識、通用禮儀、應急預案等方面,培訓志愿者2000人次。邀請省志愿者指導中心“志愿匯”負責人周永森、志愿服務專業指導老師李雙彤等開展培訓15場。線上推出志愿服務課程,豐富培訓內容,擴大培訓范圍,聯通5G網絡全程直播“志愿中國”、“志愿匯”信息系統功能和操作流程授課,3000余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