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居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推動“雙爭”活動深入開展,易縣廣泛宣傳發動,“五宣聯動”營造“雙爭”濃厚宣傳氛圍。
理論宣傳持續開展易縣縣委“走基層”理論宣講團暨“雙爭”宣講,廣泛開展大眾化、分眾化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深刻體悟中提升思想境界。同時,依托易縣本地紅色資源優勢,結合群眾需求和工作實際,組建“道德模范宣講隊、巾幗宣講隊、青年宣講隊、文藝宣講隊、退伍老兵宣講隊”等62支宣講“小分隊”,積極運用嵌入式、互動式、體驗式的宣講方式,堅持用“小故事”闡述“大道理”,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不斷增強家鄉榮譽感。
公益廣告宣傳在主次干道、公園廣場、社區小區、公交車及站點,設置景觀小品、大型展板、道旗廣告等1300余處進行廣泛宣傳,利用城鄉街區LED大屏、單位電子屏幕、沿街商鋪電子顯示屏全部滾動播放,在易水文化街打造“雙爭”文明市民一條街、東關新村打造主題廣場,縣融媒體中心制作刊播“雙爭”公益類宣傳片25個、制作海報160個、短視頻137個、微信圖文124條,滾動字幕1800余次,讓“雙爭”處處可見,時時可感。
新聞宣傳易縣電視臺、易縣發布等縣級新聞媒體統一開設專欄、縣直各部門、各鄉鎮(處)微信公眾號統一開設“雙爭在易縣”,深入挖掘“文明市民”在平凡崗位生活中的不平凡事跡,加大宣傳報道力度,講好“文明市民”的故事,增強他們的影響力和感染力。易縣電視臺、易縣發布微信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易縣融媒體網站、冀云易縣APP等平臺,設置《雙爭在易縣》《雙爭進行時》《了不起的身邊人》《榜樣力量》等專題專欄加大動態報道,形成常態化、立體化、多層次的媒體宣傳格局。
社會宣傳印發“雙爭”倡議書等各類宣傳資料和宣傳品3.1萬份,組織開展“雙爭有我 志愿同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活動170余場,開展“雙爭有我”倡導綠色出行健步走公益活動、“雙爭有我”易縣職工健康登山活動、“濃濃端午情 雙爭頌文明”、“雙爭”擂臺賽、“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服務”等系列活動900余場,吸引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做到全覆蓋、無死角。
文藝宣傳將“雙爭”活動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深度融合,聚焦百姓需求,發揮“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隊伍力量,組織開展“文化文藝進鄉村”、“移風易俗·倡樹新風”易縣彩色周末等系列文藝演出700余場次。常態開展“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賽”等活動,編排系列文藝作品,開展“賡續紅色血脈·強國復興有我”“翰墨寫初心 丹青頌黨恩”慶祝建黨102周年主題書畫筆會、“奮進新征程 永遠跟黨走”等文藝文化活動120余場次,用健康文化活動吸引群眾,培養高尚文化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