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邢臺臨西鎮陳林村的“愛心小院”里一派熱鬧景象,志愿者有的為居住在這里的老人包餃子,有的打掃衛生,有的在為老人梳頭發、剪指甲,陪著老人閑話家常……“這些孩子經常來看我們,幫我們做很多事,生活在這里,覺得挺好的。”小院的老人如是說。
近年來,臨西縣委宣傳部著眼于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整合全縣基層文化陣地資源,積極拓展建設服務功能多樣的“愛心小院”文明實踐陣地,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文明實踐廣泛力量,持續擦亮臨西“溫暖之城”城市新名片。
陳林村“愛心小院”原是一家養老院,臨西縣委宣傳部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帶動”的原則,將其打造成為全縣首家以孝老敬親為主題的“愛心小院”。為小院增設了餐廳、浴室、議事廳、戶外座椅、健身器材、菜園等基層設施,將院落粉刷一新,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溫馨。在小院附近還建設了一條鄉風文明示范街道、一個文化禮堂和一個愛心廣場,助力全村鄉風文明建設。
為更好發揮“愛心小院”的功能作用,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組織發動村黨員干部、鄉賢、熱心群眾等組成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長期為老人開展義診、理發、按摩理療等志愿服務。越來越多的社會志愿者積極參與,在陳林村愛心廣場的“許愿墻”上,密密麻麻地記載著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名字和捐助資金,這些捐助資金用于幫扶困難家庭、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等,惠及陳林村及周邊群眾2000余人。“愛心小院”為涵養崇德向善的文明風尚提供了有效的實踐載體。
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137處,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等386處,“百姓議事廳”310個,構建起覆蓋縣、鄉、村以及線上線下的便民利民文明實踐服務圈。全縣5萬余名注冊志愿者依托“愛心小院”等文明實踐陣地,組織開展“時代新聲”、鄰里守望、扶弱濟困、清潔家園、周末服務一小時等志愿服務活動萬余場次,全縣形成“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文明實踐濃郁氛圍,為著力打造“溫暖之城”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