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邢臺市內丘縣田白芷村,氣溫34℃。頂著烈日,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黨員志愿者田生辰、張保軍正在幫忙清理村民田海琴家墻外的泥土。
田海琴的房屋毗鄰山坡,大雨過后,從山坡上滑落下來的泥土堆在外墻,對房屋安全造成影響。“得抓緊時間清理,如果這兩天再下雨的話就危險了。”田生辰邊說邊用鐵鍬清理著泥土。
“天氣這么悶熱,還堅持幫我們干活,真感動。”說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愿者,田海琴豎起了大拇指,“從轉移到重建,到處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從安置點回到家后,我們就召集村志愿者隊伍,開展自救重建工作。”田白芷村黨支部書記張振江介紹,接到通知,村里10余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工作中。
當時,通村的道路被河沙掩埋,張振江從鄰村找來鐵鍬和大掃帚,10余名志愿者一鐵鍬一鐵鍬地把河沙鏟走,還有不少百姓自發跟隨隊伍在后方清理。
通村道路長1公里,河沙堆積最厚的地方有1尺多,田白芷村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基本將沙子鏟除干凈。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紅”。面對汛情,邢臺市內丘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號召各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在當地防汛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就近有序參與防汛救災知識宣傳、隱患排查整治、人員轉移、道路清障、安置群眾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
“我是一個農民,前幾天的大雨造成我家種的玉米出現倒伏現象,急需專家提供技術指導。”日前,內丘縣百姓議事廳微信群收到一條群眾的求助信息。收到信息后,內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立即組織農技專家志愿者走進受損農田,現場向該農戶提供技術服務。
積極參與恢復生產,助力重建家園。強降雨過后,內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積極組織農業技術志愿服務隊深入田間,指導農戶開展災后生產自救,就如何做好田間排澇、改種補種進行現場講解,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
為更高效、更便捷、更精準服務群眾,內丘縣積極推進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百姓議事廳指揮調度中心、數字政務中心和電子商務等多部門的平臺融合共建,開通了百姓問政、心愿池、咨詢、投訴和領導信箱等欄目,便于群眾隨時隨地開展咨詢和進行投訴等。
此外,圍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域化、品牌化建設的目標,內丘縣持續加強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組織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19個,覆蓋率達到100%。
在防汛救災中,內丘縣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解決群眾提出的問題,“線上”利用百姓議事廳等平臺及時了解群眾訴求,“線下”通過各種志愿者組織精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解決群眾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