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承德市鄉村振興局工作人員深入雙橋區雙峰寺鎮南塘村蔬菜大棚,開展冬季病蟲害科普宣傳志愿服務活動。(承德市文明辦供圖)
開展各類群眾性“雙爭”活動2.8萬多場次,實名注冊志愿者突破49萬人、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結對幫建活動近萬場次……
今年以來,承德以深化“雙爭”工作、創建文明城市為載體,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文明素質為目的,瞄準弱項短板,破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努力建設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市。
深化“雙爭”活動
讓營商環境更優
“云勘驗,讓我辦證省時又省力。”12月13日,說起申請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的經歷,趙壽林滿口稱贊。
前不久,趙壽林準備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開辦一家眼鏡店。“辦理許可證需要先向市行政審批局提出申請,工作人員現場勘驗后,才能拿到證。”趙壽林說,從縣城到承德市區,開車需要兩個多小時,再讓工作人員跑一趟,不知用時多久。這時,有位朋友告訴他,不用跑腿,打開手機就能辦理。趙壽林登錄河北政務服務網提出申請。承德市行政審批局工作人員劉藝接到材料后,隨即對其信用狀況進行查驗,并通過視頻通話,按照審查規范對眼鏡店進行現場勘驗。不到10分鐘,勘驗結束。3天后,趙壽林在網上查詢到電子證照。
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現便企利民,承德創新實施“信用承諾+視頻勘驗”審批服務新模式。目前,該項服務已覆蓋市場服務、城市建設、社會事務、農林水務四大領域,涉及藥品零售經營許可、城市道路挖掘、旅行社設立、印刷企業設立等22個審批事項。
今年以來,承德以方便群眾辦事、提高服務效率、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將“雙爭”活動全面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創建、文明實踐。在醫院、銀行網點、交通場站、商場超市、行政審批大廳等窗口單位,廣泛開展提質提效文明服務競賽,著力提升窗口行業文明服務水平。持續深化信用承德建設,出臺《承德市信用“紅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事項清單和獎懲措施,營造“守信者路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氛圍。
今年7月,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在全市開展“‘雙爭’有我——優化營商環境、共建文明承德”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各級各部門積極參與“提質提效文明服務”推進、“信用承德誠信品牌”打造、“美好家園共建共享”提升、“文明風尚全民參與”助力、“群眾文藝大眾健身”展示、“文明風采禮儀故事”點贊等六大行動23項具體活動。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窗口行業培訓50場,培訓3000余人次,組織各類群眾性“雙爭”活動2.8萬多場次,46萬余人次參與。
12月11日,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隊員在35千伏棋盤山變電站檢查設備。河北日報通訊員 劉春學攝
完善便民服務
讓城市更溫馨
走進離避暑山莊麗正門不到百米的雙橋區南興隆小區,環境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
“以前小區就像公共停車場,環境衛生也不盡如人意。”居民范希閣說,該小區建于1983年,2021年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面貌煥然一新。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要改“面子”,更要改“里子”。由于長期沒有物業,小區雖然干凈了,卻還是亂。小區業委會提出聘請物業公司和自治管理兩套方案,并挨家挨戶征求意見。聽說要收物業費,90%以上的住戶不同意請物業公司。
“因為不收物業費,自治管理首先要選擇有責任心的人。”雙橋區山莊社區第一書記邱偉說,經居民推薦、社區考察等程序,小區公認的熱心人范希閣、李秀春被選定為自治管理負責人。
亂停車曾是影響小區環境的最大難題。“我們在小區統一規劃車位,安裝車輛門禁系統。有車居民每年繳納700元管理費。”范希閣說,這既杜絕了外部車輛擠占小區車位問題,還讓小區公共設施有了維護費用。
居民有啥事,一個電話,兩人跑前跑后;有外小區車主私下托人想照顧個車位,全都吃了閉門羹;費用支出張榜公開,刨除小區各項維護費,倆人每人每月僅剩300多元。靠著“熱心+公心”,小區6棟樓320多戶居民享受到基本的物業服務。
“好看”更要“好住”。為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后半篇文章,雙橋區在實現業委會全覆蓋的基礎上,積極推動物業管理委員會籌建工作,確保改造工作順利開展,后期物業管理順暢銜接,小區功能持續完善。目前,292個小區成立物業管理委員會,有物業管理的小區達179個。
在承德市區中興路,有一排統一安裝隔板的攤位,從事修鞋、修鎖等業務的攤主們,在各自專屬區域內,熱情服務市民。
今年,該市城管部門統籌考慮市民日常需求和零散攤位規范管理要求,拒絕“一刀切”,積極推動由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務轉變,在市區設置16處便民服務點。攤主有了長期固定經營區域,主動打掃攤點及周邊環境衛生。疏堵結合的暖心舉措,贏得市民點贊。
12月1日,承德市人社局組織黨員志愿者深入陜西營小區開展“關愛殘疾人”志愿服務活動。“5名志愿者送來生活必需品,我心里暖洋洋的。”因車禍失去雙腿的姜某說。
在承德,參與志愿服務已蔚然成風。截至目前,累計完成相關團隊注冊3414支,實名注冊志愿者49萬多名。
11月10日,隆化縣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幫助群眾辦理業務。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攝
“文明實踐+宣講”
文明之花遍地開
群眾在哪里,新時代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有溫度的服務就在哪里。
12月8日,興隆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講黨的創新理論系列活動在該縣好人公園開展。32位“最美興隆人”的模范事跡,讓到場的志愿者代表和居民代表深受感動。“讓好人成為最美風景。”興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溫偉表示,要通過榜樣力量傳遞社會正能量,讓更多身邊好人涌現。
12月9日,在隆化縣山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縣“蒲公英”宣講隊為百姓宣講黨的惠民政策。“這些好政策跟老百姓息息相關,我們愛聽。”村民郭庫說。
“大家好,我是縣醫療保障局的冀國芬,今天我為大家講一講如何激活和使用醫保電子憑證……”12月11日,在縣醫院宣講課堂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蒲公英”惠民政策宣講團成員冀國芬通過現場操作、視頻展示、圖片說明等方式,為基層干部群眾詳細講解相關知識。
12月13日,雙灤區秀水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每周一次的老年聲樂活動如期進行,25名老年文藝愛好者在音樂老師指導下學紅歌唱紅歌,并成為社區黨的創新理論流動宣講員。
承德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發揮“文明實踐+宣講”作用,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該市制定下發《承德市關于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增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對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進行總體部署。持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結對幫建活動,著力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基層。截至目前,開展幫建活動近萬場次,投入幫建資金1000余萬元,形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