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衡水市桃城區福苑社區,“銀齡”服務隊隊員、退休教師張書香(前)指導社區老人們唱京劇。河北日報記者焦磊攝
5月21日,衡水市武強縣平安社區活動室里,62歲的耿錦華耳戴聽診器,手握血壓計氣囊,細心地為老鄰居測量血壓。這位退休醫生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醫護知識如今在社區“銀齡”服務隊里派上大用場。
“以前總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現在成了志愿者,用專長發揮余熱,感覺自己又年輕了!”耿錦華的話語里滿是自豪。
在平安社區,60歲及以上的空巢老人有36人,8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162人。社區老年人多工作人員少,一多一少凸顯出為老服務的壓力。如何服務好獨居、高齡老人,成了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慶的心頭事。
今年年初的一次志愿服務活動中,楊慶注意到,志愿服務隊員中有不少身體硬朗的低齡老人。楊慶想,可否發揮這些“活力老人”的余熱,組成一支“銀齡”服務隊,參與到社區養老服務中。讓楊慶沒想到的是,社區“銀齡”志愿者招募通知發出不到兩天,他們就收到了上百名老年人的報名申請。
經過篩選,87位低齡老人成為平安社區“銀齡”服務隊的成員。檢修維護、理療按摩、代購采買、打掃衛生……這些看似平常的服務,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卻是雪中送炭。兩個多月來,這支“銀齡”服務隊已經開展服務55次,惠及143位老年人。
在衡水,像耿錦華這樣的銀發志愿者已有上千人,他們如點點星火,溫暖著社區的每個角落。
在桃城區福苑社區,退休教師張書香正帶著一群“老姐妹”唱京劇,舉手投足專業范兒十足。社區根據退休人員的專業特長,組建了7支特色“銀齡”服務隊:“紅色”健康守護、“橙色”文化傳承、“黃色”科技先鋒、“綠色”養生服務、“青色”傾心守護、“藍色”安全護衛、“紫色”權益維護,服務覆蓋了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冀州區湖濱社區的“點單式”服務更是精準到位。社區建立了“派單—接單—回訪”的閉環機制,讓“能服務的人”和“需要幫助的人”精準對接。這里的高齡老人只需一個電話或微信,就能享受到助餐、助醫、助潔、助行等服務。
“低齡老人幫高齡老人,暖的是兩顆心!”耿錦華說。如今,衡水市已組成71支“銀齡”服務隊,這些銀發志愿者用自己的熱情和專長,編織了一張“以心換心”的溫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