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張老師,我正想找您呢,這就恰好遇到您了,真是太好了!” 石家莊市新華區趙一街社區25號樓71歲的谷蘭英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口高興地說。她口中的張老師,是趙一街新區社區紅色社區社會組織“萬能濤”志愿服務團隊的隊長張增濤,一位心靈手巧、熱情善良的社區志愿者。
張增濤給谷阿姨寫下自己的電話號碼。
匯聚力量 從一個人到一個團隊
谷蘭英認識張增濤是在今年三月,當時“萬能濤”志愿服務團隊的志愿服務月正在進行中,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上門維修、安裝、更換開關插座等服務。張增濤曾到谷蘭英家上門幫助她維修過松動的插座,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她家里的臺式電風扇出了點兒小故障,所以想問問張增濤能否幫忙修理一下。
谷蘭英說:“我們老兩口都70多歲了,兒女沒跟在身邊。上次張老師到家里給我換抽油煙機的插座,就特別認真負責。插座比較高,我們想扶著他,他還不讓,說我們倆年齡大了,就在旁邊看著就行。張老師是個特別好的人,我必須給他點贊。”
對于老人的請求,張增濤滿臉笑容,答應一有空就幫忙檢查。同時還再次提醒老人注意安全,如果有志愿者上門,一定要看他是否身著志愿者紅色馬甲,是否有工作證,平時還是不要輕易給陌生人開門。
今年41歲的張增濤并不是維修工,而是一位動手能力很強的教育工作者,2020年搬來趙一街西區居住。自從搬到小區以來,他就一直熱心社區事務。張增濤會換開關插座、燈,維修水龍頭,一些小家電他也能維修。門口水泥路上的坑洼,他也會找來材料修補好。張增濤說接觸時間長了,鄰居們都開始給他起各種外號,有叫張老師的,有叫張政委的,還有叫張書記的。張增濤說:“一位大姐覺得我啥都會干,就開玩笑地叫我‘萬能濤’,一叫還就傳開了。”
趙一街新區社區書記崔娜告訴記者,張增濤等志愿者在社區一直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真正以“萬能濤”志愿團隊的模式運作是在今年初,于今年2月成立了志愿團隊,“萬能濤”的名字也由張增濤個人變為集體的代號。
為鄰里提供盡可能多的志愿服務
“剛開始成員有五六個人,陸續有新隊員加入進來,現在有了十幾個人,每名志愿者都根據自己的特長來提供志愿服務,比如我們年齡比較大的馬恩來老師傅,是一位資深的紅娘。曹捷惠溝通能力很強,在調解鄰里矛盾等方面就做的多一些。張燕擅長心理疏導,而我和王琦,比較年輕,動手能力強,就多做一些技術方面的工作。我從事教育工作,也會在社區做一些關愛青少年的活動,幫助孩子們提升想象力,發現細節之美。”張增濤認真介紹志愿團隊的成員。
說起做志愿服務的初衷,張增濤說是想給孩子做一個榜樣:“都說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但是我們做家長的都做到了嗎?”
張增濤給記者講了一個前幾年發生的小故事。“有一天我和孩子晚上去遛狗,發現一輛汽車的車燈忘關了,我就掏出電話來要給車主打電話。孩子問我為啥要打,我說汽車如果不關燈的話,一晚上的時間汽車就虧電沒法啟動了。假如是咱們的汽車忘關燈了,有人提醒了,咱們出門的時候不受影響,你會不會很開心?孩子立馬就支持我趕緊打。后來有一天她在陽臺上發現有車長時間亮燈,還提醒我要不要去給車主打個電話。”
張增濤認為這些點滴的小事兒會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善良有責任心的人。而事實也證明,張增濤積極為小區居民做公益,也影響了不少居民積極參與社區事務,這其中也包括孩子:“去年冬天,有兩個小男孩兒在院里玩兒火。我家孩子和另外兩個孩子看到了,就上前勸阻,提醒他們要注意安全,我很為孩子驕傲。”
張增濤是新華區的消防安全義務宣傳員,在協助消防人員到社區開展安全檢查工作時,看到有的獨居老人家里插座需要更換,他會主動上門幫助老人解決這些小問題,消除消防隱患。
如今“萬能濤”志愿團隊仍在招募隊員,有志之士,思想積極向上,有團隊意識、有志愿服務意愿、身體健康,通過社區審核都可正式加入。社區書記崔娜很支持志愿團隊的工作。她說:“志愿服務是社區的活力源泉。志愿者用愛心與熱忱,搭建起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橋梁,讓更多人從社區發展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貢獻力量的參與者,助力社區的和諧與活力。”
是否會因為志愿活動,耽誤自己的工作或者休息時間。張增濤坦言,確實會占用一些時間。“不過,通過一些動手操作,幫助社區老年人解決一些具體的生活問題,于我來說是一種調節,是心靈的放松。”張增濤告訴記者:“雖然叫‘萬能濤’,我們肯定不是萬能的,但我們愿意竭盡全力為鄰里提供盡可能多的志愿服務,大家攜起手來,就可以給彼此更多的安全感。”